深圳炒股配资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 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 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关注
发布日期:2024-08-13 09:30 点击次数:158
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时指出,中国货币政策的立场是支持性的,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金融支持。未来,需要把金融总量更多作为观测性、参考性、预期性的指标,更加注重发挥利率调控的作用。
一是报告管理。《实施细则》规定了程序化交易投资者的报告内容、报告时限、变更报告等要求,以及会员对客户的报告管理职责等内容。
不同于海外央行总体保持高利率、限制性的货币政策立场,潘功胜指出,我国货币政策立场是支持性的,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金融支持。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支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潘功胜进一步说明,我国在货币政策调控中注重把握和处理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与外部”三方面的关系。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重要考量。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会同国家统计局优化季度金融业增加值核算方式,由之前主要基于存贷款增速的推算法改成了收入法。潘功胜指出,此举“更真实地反映金融业增加值水平,弱化一些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存贷款‘冲时点’行为”。
“经过几十年的商业化、市场化进程,一些金融机构仍然有着很强的‘规模情结’,并且以内卷、非理性竞争的方式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这是不应该的。”潘功胜表示,对于一些不合理的、容易消减货币政策传导的市场行为,央行加强规范,包括促进信贷均衡投放、治理和防范资金空转、整顿手工补息等。
短期内,这些规范市场行为的措施会对金融总量数据产生“挤水分”效应,但潘功胜强调,这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立场发生变化,而是更加有利于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有利于均衡信贷增长节奏,缓解资源配置扭曲,减少资金空转套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利于金融高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及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业内专家认为,近期,金融总量数据受“挤水分”、理财分流等多重因素影响阶段性下行,可能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进入转型时刻,要更加注重发挥利率调控作用。
今年以来,欧洲央行、日本央行根据形势变化,先后调整了货币政策框架。潘功胜透露,为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我们也在研究中国未来货币政策框架。
货币政策框架从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型,是现代货币政策框架的重要标志。潘功胜表示,未来可以继续优化货币政策中间变量,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需要考虑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进行动态完善。“个人活期存款以及一些流动性很高甚至直接有支付功能的金融产品,从货币功能的角度看,需要研究纳入狭义货币供应量(M_[1])统计范围,更好反映货币供应的真实情况。”
近年来,央行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基本建立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也有一些可待改进的空间。潘功胜指出,央行将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未来可考虑明确以央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目前看,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已基本承担了这个功能。其他期限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可淡化政策利率的色彩,逐步理顺由短及长的传导关系。
调控短端利率时,中央银行通常还会用利率走廊工具作为辅助,把货币市场利率“框”在一定的区间。目前,我国的利率走廊已初步成形,上廊是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下廊是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总体上宽度是比较大的。潘功胜称,如果未来考虑更大程度发挥利率调控作用,“可能还需要配合适度收窄利率走廊的宽度”。
潘功胜还透露将对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完善,逐步将二级市场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他强调,把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而是将其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深圳炒股配资,既有买也有卖,与其他工具综合搭配,共同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他同时提醒,当前特别是要关注一些非银主体大量持有中长期债券的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